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知名青年考古學家何錕宇同志追思會舉行
2022年03月30日 19:16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韓金雨
追思會現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追思會現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30日電 (記者 岳依桐)知名青年考古學家何錕宇同志追思會30日在成都舉行,考古界代表人士出席追思會或發(fā)來追思視頻,共同回顧何錕宇同志為考古事業(yè)默默奉獻的一生,追憶何錕宇同志刻苦勤奮、無私奉獻、助人為樂、熱情爽朗的人格魅力,表達對何錕宇同志的深切緬懷之情。

  中國共產黨優(yōu)秀黨員、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知名青年考古學家何錕宇同志因病于2021年12月29日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逝世,年僅41歲。何錕宇同志一生為中國西南地區(qū)動物考古、西南地區(qū)早期人類探索、早期巴蜀文明進程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是新時代四川考古隊伍的杰出代表。

追思會現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追思會現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何錕宇同志追思會由四川省考古學會副秘書長、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呂紅亮教授主持,追思會上首先播放了何錕宇同志追思視頻,視頻中,何錕宇同志正認真地介紹招果洞遺址出土動物骨骼,接著,何錕宇同志在考古發(fā)掘現場的照片一幀幀閃過。視頻結束后,全體起立為何錕宇同志默哀。

  四川省考古學會副會長、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顏勁松研究員致追思詞。他表示,何錕宇同志的一生是光榮的一生,是為他熱愛的考古事業(yè)默默奉獻的一生!他的離去,是成都文博事業(yè)的巨大損失,也是四川文博事業(yè)的巨大損失!

  顏勁松介紹,何錕宇同志投身考古事業(yè)十八年,扎根田野,參加或主持發(fā)掘成都金沙、茂縣營盤山、成都江南館街唐宋街坊、新津寶墩、貴州招果洞等重要遺址40余處,其中2007—2008年參與發(fā)掘的江南館街唐宋街坊遺址榮獲“200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2016—2020年聯合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主持發(fā)掘的貴州招果洞遺址榮獲“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何錕宇同志堅持駐扎寶墩遺址13載,取得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2009年確認寶墩遺址外城,使寶墩古城一躍成為龍山時期四大城址之一。

  何錕宇同志的博士生導師、四川省考古學會副會長、四川大學李映福教授講述了何錕宇同志的生平事跡,表達了他的深切緬懷之情。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副主任、何錕宇同志的大學同班同學常懷穎回顧了何錕宇同志助人為樂的高尚品質,成都市文廣旅局文保處處長王林介紹了何錕宇同志對文物考古事業(yè)的重大貢獻。

  四川省考古學會副會長、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江章華研究員介紹了何錕宇同志的學術成就;四川省考古學會常務理事、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朱章義研究員介紹了何錕宇同志對金沙遺址考古發(fā)掘所做的貢獻;四川省考古學會副秘書長、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陳劍介紹了何錕宇同志對茂縣營盤山遺址發(fā)掘乃至川西高原新石器時代研究所做出的貢獻。

  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張興龍發(fā)來視頻,講述了他與何錕宇同志共同找到并發(fā)掘“2020年十大考古發(fā)現”招果洞遺址的經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副主任、中國考古學會動物考古專業(yè)委員會副秘書長呂鵬發(fā)來視頻,介紹了何錕宇同志對動物考古事業(yè)的貢獻;四川省考古學會副秘書長、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呂紅亮教授代表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深情緬懷川大校友何錕宇。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四川省文物局局長王毅高度評價了何錕宇同志的一生。

  追思會的最后,四川省歷史學會副秘書長張彥代表四川省考古學會、四川省歷史學會、四川省古跡遺址保護協(xié)會、成都市歷史學會、成都古都學會、成都市古跡遺址保護協(xié)會宣讀了《向何錕宇同志學習的倡議》:學習何錕宇同志理想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學習何錕宇同志勇于擔當、開拓進取的創(chuàng)新精神,學習何錕宇同志青燈黃卷、孜孜不倦的治學態(tài)度,學習何錕宇同志無私奉獻、誨人不倦的高尚情操。

  據悉,為充分發(fā)揮先進工作者的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激勵和引導全省文物系統(tǒng)廣大干部職工愛崗敬業(yè)、勤勉知行,四川省文物局發(fā)出了《中共四川省文物局黨組關于在全省文物系統(tǒng)開展向青年考古學家何錕宇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

  何錕宇同志追思會由四川省考古學會、四川省歷史學會、四川省古跡遺址保護協(xié)會、成都市歷史學會、成都古都學會、成都市古跡遺址保護協(xié)會聯合舉辦。(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