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lyxw > 中新網四川

什邡:從“窮山溝”到“綠富美” 鄉(xiāng)村“蝶變”繪出振興新圖景
2023年12月05日 19:08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韓金雨

  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5日電 (何婷 肖宇)“說起過去的石門村,只能用‘慘淡’二字形容!苯眨玛柺糙墟v華鎮(zhèn)石門村黨支部副書記王國峰回憶起村子曾經的樣貌,感慨萬千。王國峰把曾經的石門村的情況總結為“四無”村:無出路、無資金、無產業(yè)、無底蘊。

石門村雪景。 什邡市委宣傳部供圖
石門村雪景。 什邡市委宣傳部供圖

  過去的石門村僅有一條長5公里,寬3.5米的泥濘小道通往外界,而且只能拖拉機和解放牌貨車可以通行,村民上街趕集、走親訪友、孩子讀書、領導來村視察都靠步行。百姓間流傳著一句話:“趕場推磨是一天,而且兩頭不見天!苯煌l件成為了制約石門村發(fā)展的首要問題。

  上個世紀90年代,王國峰剛到石門村村委會工作時,村集體不但沒有一分錢積蓄,還欠下87萬元的外債,村部除了有幾個廣播和三間破敗小青瓦房,沒有任何公共設施,村集體資產也只有一座年久失修的小型水電站。

  “村民們?yōu)榱松,每天得‘面朝黃土背朝天’,還會經常為了一點田邊地發(fā)生口角,弄得干群關系也十分緊張!蓖鯂逄寡,石門村沒有文化傳承,沒有歷史積淀,沒有經濟基礎,更沒有產業(yè)支撐,想要發(fā)展,非常困難。

  石門村發(fā)展雖落后,但是有土地,有資源,漫山遍野都是寶!安荒茏尨迕袷刂畬毑亍瘏s過著窮日子!庇谑鞘T村兩委集體商議決定在青山綠水間尋找一條可行的發(fā)展之道。

  一場美麗的“蝶變”之旅在石門村就此展開。

  石門村兩委把民生、民情放在首位,通過壩壩會、田間會等,集體討論石門村發(fā)展方向,先后組織老百姓到外地考察。最終,決定以三木藥材與黃連立體種植為大部分村民的主導產業(yè),同時大力發(fā)展第三產業(yè)——旅游業(yè)。石門村老百姓先后種植黃連8000余畝,三木藥材3000余畝,發(fā)展酒店民宿80余家。

“蝶變”后的石門村。 什邡市委宣傳部供圖
“蝶變”后的石門村。 什邡市委宣傳部供圖

  要想富,先修路。為破解交通難題,石門村兩委帶領干部群眾真抓實干,有錢出錢,沒錢出力。2004年至2008年,僅用4年時間,石門村便改建出一條唯一通往外界的“生命通道”,同時,新建通往各村組的道路共計23公里,寬度4米到6米不等。

  石門村的致富路打通了,也引得深山美景出“深閨”。石門村兩委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yōu)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采取“黨建+眾籌”模式,聚焦生態(tài)修復,修棧道、掏溝瀑,將廢棄五龍溝建成美麗神瀑溝。2022年,神瀑溝成功創(chuàng)建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實現(xiàn)旅游收入2000萬元,村集體經濟增收100余萬元,帶動轄區(qū)群眾人均增收6000余元。

  此外,石門村積極打造高山竹筍產業(yè)園3000畝、獼猴桃產業(yè)園120畝、黑色跑山豬100頭和果汁果酒山野菜生產銷售基地,帶領村民種植重樓、黃連等高山中藥材,年產值達千萬余元。采取“村民眾籌、土地入股”的方式,首創(chuàng)收入的40%用于按股分紅、30%用于公共基礎設施建設、20%作為集體經濟發(fā)展基金、10%用于扶貧救困的“4321”分配機制,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我們始終堅持為民初心,以民為本,通過清產核資,將村集體所有資源資產股份化,讓村民變股民,提升村民參與度、積極性。”王國峰表示,如今,老百姓的幸福指數(shù)、安全感、滿意度不斷提升。(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