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渡船
夫妻擺渡 票價1元 8年未漲
過江大橋開建數(shù)月,喻華文、鐘翠仙夫妻倆和村民們一樣充滿期待。但夫妻倆也知道,他們的擺渡生涯迎來了“最后的時光”。
過去24年,“你撐船來我掌舵”的夫妻倆在四川內(nèi)江水心壩渡口擺渡,每天少則運送約300人次過江,多則兩三千人次。至今,每人每次1元的票價已8年未漲。對小學(xué)生、敬老院老人和家庭困難者,夫妻倆從不收費。
喻華文稱,24年來,“起碼少收100萬元,利潤給了村民,當(dāng)不了(不如)出門打工”。
“大橋修通,方便大家。到時船停了,我倆也該退休了!倍家57歲的喻華文和妻子表示,在最后一年多時間里,他們將在渡口站好“最后一班崗”。
24年零事故
水心壩渡口所在的四川內(nèi)江市椑木鎮(zhèn)水心壩村三面環(huán)水,半島最遠端離椑木鎮(zhèn)場鎮(zhèn)約15公里,但跨過沱江便是內(nèi)江市市中區(qū)白馬鎮(zhèn)場鎮(zhèn)。
在老人們記憶中,至少在過去七八十年間,水心壩村數(shù)千村民絕大部分選擇乘坐渡船出行,從最初的小木船到如今的機動客船,不論是趕集還是外出往返,坐渡船過江一直是首選。
喻華文清楚地記得,自己和妻子第一天開船運送村民過江,是在1997年6月14日。那一年,喻華文和妻子都是33歲,“你撐船來我掌舵”,開始了每天天亮開船、天黑收班的擺渡生涯。
鐘翠仙不會開船,便負責(zé)起航時用竹篙撐船,靠岸時掛好纖繩。此外,她還負責(zé)收費,迎來送往間看見老人、小孩或背有重物的乘客,會時不時地扶上一把。一年365天,夫妻倆幾乎每天都在船上度過,每天渡船在江上至少來回20多趟。
“每天至少有300人次坐船,過年的時候人更多,有兩三千人次。”喻華文說,這些年來,除了最初那艘船,他已換了4艘船。為了航運安全,喻華文也請了師傅和他輪流開船!伴_一天,休息一天。這些年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安全事故!庇魅A文慶幸地說。
他們曾接到過村民求助,半夜緊急開船送人過江。有一年除夕夜,當(dāng)電視里數(shù)著新年倒計時,急促的電話聲響起,“當(dāng)時,一個孕婦要生了,我們趕緊去開船。結(jié)果人剛送過江,那孕婦下船就生了……”
便宜的船費
住在水心壩半島上的張大爺說,不少人每天挑菜過江到鎮(zhèn)上去賣,這么多年,夫妻倆都沒單獨收過錢!
遇到蔬菜多時,渡船每天早上最多要運送10多噸蔬菜過河!皩τ谫u菜的村民,我們從來不單獨收一分錢!辩姶湎烧f。
喻華文介紹,1997年他剛開渡船時,票價為每人每次3角,此后在2000年前后漲至5角。2013年左右,票價漲至1元,此后未再漲過。喻華文還推出“年票”,分為40元、50元、64元三種!按蟾庞1000人用年票,有的人一天過幾次,平均算下來,一次只有幾分錢。”
“另外,對村里敬老院的老人、小學(xué)生和家里特別困難的人,我們都不收一分錢。”喻華文說,有人認為他和妻子開船20多年掙了不少錢,其實每年只能收到約10萬元,除去油費、請師傅的工資、船舶檢修等成本,到手的就五六萬元,只掙了人工錢。他先后購買了5艘船,也花去了數(shù)十萬元成本。
在夫妻倆看來,能給鄉(xiāng)親們帶來方便,他們就知足了。
“最后一班崗”
多年來,水心壩村民都希望沱江上能建一座橋,讓他們往返白馬鎮(zhèn)更便捷。今年3月下旬,期盼多年的渡改橋項目——水心壩大橋開建,工期預(yù)計兩年。
對于這座過江大橋,喻華文和鐘翠仙同樣充滿期待,但這也意味著自己的擺渡生涯迎來了“最后時光”。
喻華文說,他和妻子都已滿57歲,待大橋開通時,他們的船“!绷耍矞蕚洹巴诵荨绷。夫妻倆打算回水心壩的老家去,“種點菜,搞點養(yǎng)殖都行!
村民們也說,大橋修通后,如今通到碼頭的公交車可直接開到白馬鎮(zhèn)上,他們數(shù)十年坐渡船過江的歷史也將結(jié)束。
“還有一年多時間,我們會站好最后一班崗。”對于跟隨他們多年的渡船,喻華文表示,到時能賣就賣,不能賣就只能當(dāng)廢鐵處理了。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姚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