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hms > 成都日報

四川省192個汽車站可直接刷身份證乘車
2022年01月17日 16:44 來源:成都日報 編輯:曹惠君
分享到:

  2022年春運即將啟幕。記者從市交通運輸局獲悉,今年春運時間為1月17日至2月25日,共40天。春運期間,成都客流總量將達3.62億人次,交通運輸部門將優(yōu)化運力,加強接駁,推廣和應用電子客票,推進“無紙化”,讓廣大市民便捷出行。

  成都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減少感染風險,方便市民出行,將推廣和應用電子客票,推進“無紙化”便捷出行。擴大“無接觸”出行服務應用范圍,增設自動檢票機、安檢儀,推廣自助實名制核驗通道。根據(jù)疫情防控形勢及時做好退改簽服務。

  記者了解到,目前電子客票在客運行業(yè)已經(jīng)廣泛實施。鐵路方面,電子客票已在全國普速鐵路推廣,覆蓋包括成都站在內的1300多個普速鐵路車站。更多旅客可享受電子客票“一證通行”帶來的便利,出行體驗進一步提升。

  旅客可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車站窗口、自動售票機和代售點等各個渠道購買車票,購票流程和購票證件均沒有變化,購買電子客票后,旅客可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退票和改簽,足不出戶即可完成操作。

  進出站檢票憑證,由過去的“身份證件+車票”,簡化為持有效身份證件實現(xiàn)“一證通行”,實名制核驗、檢票、驗票更加便捷,閘機檢票速度提高3倍左右(由3.8秒/人縮短至1.3秒/人),極大地提升了進出站效率,節(jié)約了旅客出行的時間成本,而且能夠有效防范丟失車票、購買假票等風險。

  公路客運方面,四川符合條件的192個二級及以上汽車客運站已完成站務系統(tǒng)改造,實現(xiàn)電子客票功能,并將相關電子客票數(shù)據(jù)上傳至部級電子客票平臺。乘客可在四川汽車客運票務網(wǎng)購買電子客票,到站后直接刷身份證進站乘車,不再需要取紙質票。

  客流預測

  今年春運成都客流總量

  預計將達3.62億人次

  經(jīng)分析預測,2022年40天春運期間,成都市客流總量將達3.62億人次,同比增長6.51%。其中鐵路部門預計發(fā)送旅客850萬人次,同比增長37.01%;航空部門預計發(fā)送旅客220萬人次,同比增長14.58%;道路客運預計發(fā)送旅客510萬人次(其中5+1城區(qū)道路客運預計發(fā)送旅客110萬人次),與2021年基本持平;市內公交預計載客8672.75人次,同比增加2.02%;巡游出租汽車預計載客2040萬人次,與2021年基本持平;地鐵預計載客1.8億乘次,同比增長12.02%;水上交通客運量預計9.4萬人次,同比增加5.41%。

  為滿足春運期間旅客的出行需求,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動車段滿圖將開行旅客列車272.5對,配屬的144組載客動車組在運輸高峰將全部上線載客運行。目前,144組載客動車組整備完畢,成都動車段“陸地艦隊”蓄勢待發(fā)迎春運。

  春運期間,市交通運輸局將優(yōu)化運力配置,公路充分挖掘運力、科學調配運力,保障重點時段、重點區(qū)域、重點線路運力供給;水路合理安排船舶運力和發(fā)班頻次,加強設施設備檢查維護,滿足運輸需求。強化道路客運班線、城市軌道交通、公共汽電車、出租車與鐵路臨客列車、民航加開航班的銜接,重點做好夜間到發(fā)旅客的接駁運輸,暢通出行“最后一公里”。

  針對農民工返鄉(xiāng),今年春運將繼續(xù)采取“點對點、一站式”包車運輸方式繼續(xù)做好農民工返鄉(xiāng)返崗、學生返家返校服務保障工作,二級以上汽車客運站將設立農民工專用候車區(qū)。

  小貼士

  12306可開

  電子臨時乘車身份證明

  春運期間,出行忘帶身份證的情況并不少見。記者從鐵路部門獲悉,1月15日起,正式在12306手機APP實現(xiàn)電子臨時乘車身份證明的開具功能。旅客遺失或未攜帶身份證時,可在12306手機APP上在線提交電子臨時乘車身份證明申請,通過后即可在車站完成購票、退、改簽、進站、檢票等業(yè)務服務。此外,在當前電子臨時身份證明失效前3個小時,可提前重新申請。(記者 田程晨)


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本網(wǎng)或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本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