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zxjzzsc > 中國新聞網

迎汛備戰(zhàn) 四川水文用先進新模式強化水旱災害防御
2022年04月29日 11:1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曹惠君

阿壩水文中心開展流量監(jiān)測!『武 攝

  中新網成都4月29日電 (記者 何浠)“過去,發(fā)洪水的時候,為了觀測到完整的水位過程,我們都是靠人工聽聲、頻繁觀察來實現水位過程觀測的完整性,F在,我們的職工坐在辦公室電腦前或打開手機,就可以把相關數據采集回來!苯,四川省阿壩水文中心主任楊小波面對記者如是說道。

  5月,四川將正式進入汛期,四川省水文中心在臨近汛期組織開展“迎汛備戰(zhàn)·四川水文在行動”媒體集中采訪活動,提前走訪多個水文站進行探訪,了解各站都開展了哪些汛前準備工作。

  楊小波所在的姜射壩水文站是岷江干流的控制站,也是水利部確定的國家重要水文站,其水文測報數據對于流域內洪水預報,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楊小波表示,當汛情來臨前他們就將用現代水文數據監(jiān)測系統(tǒng)對江河的水質、流速、流量、含沙量、降雨量等實時數據通過GPRS和北斗衛(wèi)星通信通道上傳至在線水情信息服務平臺,為防汛減災提供科學依據。

  楊小波與其團隊也現場展示了鉛魚的監(jiān)測情況。據悉,鉛魚測流是比較傳統(tǒng)的水文數據收集方式。記者現場看到,從放鉛魚到最終測量實時水量、流量、水環(huán)境等情況,整個過程不到十分鐘。“我們的流量數據快速形成后就會同步上傳到‘四川省阿壩州水情信息服務平臺’,方便各級水文部門查看調閱數據!睏钚〔ǜ嬖V記者,如果水流太急或者水面有大量漂浮物的時候,鉛魚很容易被湍急的水流沖走或損毀,這個時候鉛魚就不適宜下水。而那時候就可以采用雷達波測流儀。

  在樂山夾江水文站記者看到了雷達波測流儀,四川省樂山水文中心主任楊俊指著纜索上的一輛白色“小車”介紹,“雷達波測流儀就是通過雷達波反射等原理來對水面流速進行監(jiān)測,再結合斷面數據,最終測算出水的流量,效率和安全性更高!

  據楊俊介紹,為進一步提升水文自動化監(jiān)測水平,樂山水文中心先后建成12套在線雷達波測流系統(tǒng),5套全自動纜道遠程控制測流系統(tǒng)、1套全自動雨量蒸發(fā)遙測系統(tǒng)、1套自動測沙系統(tǒng)和1套測掃雷達測試系統(tǒng)。

  2020年“8.18”青衣江水位414.71米。洪峰流量達到1.81萬立方米每秒,為夾江有史以來監(jiān)測記錄以來最大流量!爱敃r,在底水偏高的情況下,樂山及上游發(fā)生強降雨,加之夾江水文站突發(fā)停電狀況,我們的職工們憑借豐富的測驗經驗結合電波流速儀準確及時的監(jiān)測預報,成功應對了當時超歷史洪水的挑戰(zhàn)!睏羁”硎荆瑠A江水文站近年來建成的各項系統(tǒng),為打造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現代化樣板水文站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做法。

  對大江大河干流,四川省遂寧水文中心延長預見期,采用“智慧水利”系統(tǒng)將發(fā)布模式提前。四川省遂寧水文中心主任唐訓海介紹,“目前,遂寧境內的涪江干流及部分支流,基本已實現智能監(jiān)控覆蓋,可以完成對水位、流量、降水、蒸發(fā)量、水質等關鍵水文信息要素的自動收集。同時,我們在全省率先繪制洪水淹沒圖,理清防汛重點,突出防汛重心,將預見期延長10至20個小時。”

  據悉,四川省遂寧水文中心在2019年建立了遂寧市智慧水文綜合服務平臺,通過基礎數據的整合、分析、共享,可快速精準完成水文監(jiān)測和水文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匯總工作;參與當地水旱災害防御,為政府防汛抗旱提供水情、雨情、預測和技術服務等。

  “平臺目前已實現了對水庫、渠道、河流、采砂區(qū)、砂石廠、水資源、供水工程、泵房、城市低洼區(qū)、山洪災害點、內澇點等的實時監(jiān)測!碧朴柡Uf,“我們將繼續(xù)完善該平臺,通過搭建天空地一體化數字映射網、孿生數字底板、基本建成遂寧水利智能支撐平臺、提升核心業(yè)務智能應用水平,全面提升精細化監(jiān)管和治理水平,為防汛平安和水資源統(tǒng)一調度守好底線!

  記者從四川省水文中心獲悉,預計2022年汛期,四川盆地東北部和川西高原、攀西地區(qū)洪澇偏重,四川盆地中部和西部、西南部有區(qū)域性暴雨洪水過程。應警惕防范青衣江下游、涪江中下游、渠江可能發(fā)生超過警戒水位的洪水,安寧河、岷江下游、沱江上游、涪江上游可能發(fā)生接近警戒水位的洪水。

  四川省水文中心結合今年防汛形勢,對全省水文測報汛前準備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各地區(qū)水文中心積極落實水文防汛責任。截至目前,全省水文自動測報系統(tǒng)總體到報率達97%,水文測驗纜道等重要測驗設施設備已完成養(yǎng)護,2021年水毀設施恢復項目已完成,應急測報設備、物資已配置到位。(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