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四川新聞4月7日電 (吳平華 張忠秋 單夢瑤 鄧雅維)近日,珙縣縣委宣傳部組織開展“學黨史·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慶祝建黨100周年學習教育主題活動,大家一起,去到了趙一曼紀念館,在那里度過了深受洗禮的一天。
早上八點,一行人從珙縣融媒體中心出發(fā),輾轉(zhuǎn)兩個多小時后,終于到達了趙一曼紀念館門口。穿著校服的學生、制服加身的政法干警以及慕名前來緬懷的市民,紀念館前的空地上人頭攢動。擁擠的人群很安靜,大家紛紛讓出一片通道,一位老人家手捧鮮花緩緩走向趙一曼雕塑。正準備上去問個明白,被通知我們單位的入館時間到了,只得作罷。
進館后,大量的文物資料迎面而來,在講解員生動的講述下,那些文字、圖片逐漸變得鮮活起來,我的腦子里不自覺出現(xiàn)了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的畫面,深覺震撼。第一次被打動,是紀念墻上印刻著的陳達邦的一段話:“我同一曼同志在莫斯科分別時,她懷孕已經(jīng)四個多月了,我建議解懷以后再回國,她堅決不同意,她說黨的決定,不能還價。為了照顧她,我又建議我倆一同回國,她認為夫妻離別事小,求學的任務重大,勸我莫作此想。她的黨性和原則性多么堅強……”1928年,新婚的趙一曼為了支援國內(nèi)的抗戰(zhàn)事業(yè),懷孕四個月的她中斷留學生涯毅然回國,輾轉(zhuǎn)于上海、宜昌等地從事地下工作,于12月誕下獨子“寧兒”,1931年春天,趙一曼帶著剛滿周歲的兒子拍下一張合影后,將孩子寄養(yǎng)到陳達邦大哥陳岳云家,而自己則全身心投入抗戰(zhàn)任務。自此,這對夫妻、母子生死兩茫茫。一個瘦小的女子,因著崇高理想和民族大義,迸發(fā)出了常人所不能及的力量,這是怎樣的一種信念感!反觀自己,在娛樂化時代“打工人”的自嘲下,是否還記得最初的新聞理想?思及此,我陷入了沉思,趙一曼烈士在堅定的理想信念下,舍小家為大家,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義無反顧,如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yè)尚未完成,身為新時代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一份子,我定要向先進靠齊,踐行好記者作為黨的喉舌、人民知音的神圣使命。
參觀進入尾聲,大家站在了那封家書前。“1957年,原組織部工作人員為核實烈士身份來到四川宜賓,‘寧兒’陳掖賢方才知道趙一曼是自己的母親。他去到當時的烈士紀念館,在母親寫給他的家書前站了5個多小時,一邊哭一邊抄,直到管理員上前詢問,他才說到‘我是殉難者的兒子’。于是在核實身份后,他從存放的日偽檔案8856號文件中,獲得了他母親遇害的第一手資料,悲憤交加的陳掖賢拿起鋼針,在自己的手臂上刻下了母親趙一曼的名字。”在講解員的娓娓道來中,時光仿佛重疊,我試圖去感受陳掖賢先生當時的感受,但同時也深知,我的悲痛遠不止陳先生之萬一!昂髞,家書被陳掖賢帶回家保存,紀念館曾多次聯(lián)系陳掖賢先生的女兒陳紅女士,想要代為保管,但陳紅女士婉拒了我們的請求,她要遵循父親的遺愿,把‘家書’永遠地傳承下去。其實今天,陳紅女士也來到了紀念館,應該就在外面。”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zhí)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眳⒂^完畢后,大家在趙一曼先烈的塑像前重溫入黨誓詞,激昂堅定的宣言,不僅回蕩在綠意盎然的翠屏山腰,更回蕩在我們心間,新中國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是無數(shù)像趙一曼同志的英雄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他們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前赴后繼,在這片蒼夷而又熱血的土地上,為祖國和人民而戰(zhàn),為中華崛起而戰(zhàn),他們不負黨的信任,用生命捍衛(wèi)黨魂。如今,國家已邁入建黨百年、十四五開新局的新階段,我們要不忘革命精神,繼承革命精神,堅持理想信念,繼續(xù)烈士們的偉大事業(yè),把對先烈的深切緬懷和對英魂的無限敬仰,化為現(xiàn)實中不懈奮進的動力,用實干、敢干踐行入黨誓詞,展現(xiàn)一個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合格中國人形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