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芳正在工作中!£愳o 攝
中新網成都9月1日電 題:成都鬧市街頭“77歲”鐘表老店:見證行業(yè)興衰 守護“流淌的時間”
作者 陳靜 賀劭清
帶上眼鏡,小心翼翼地打開后表蓋,更換電池,一一復原后再對著不遠處的標準鐘核對時間,最后用絨布將表盤擦拭干凈……只見女鐘表維修師劉澤芳手中的工具快速變化,從扳手、鑷子再到螺絲刀。不到五分鐘的時間,一塊“停滯”的石英表在她的手中“煥發(fā)新生”。
鐘表店內的貨柜頂層最右側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三五”牌座鐘!£愳o 攝
劉澤芳所在的鐘表店臨近成都繁華的太古里商圈,這是一家有著77年歷史的鐘表老店。店里的第一代鐘表維修師謝蘭皋生于1923年,13歲開始跟著老師傅學藝,20歲時在原南打金街97號(現紅星路四段172號)一棟二層高的木質閣樓開店實現了他的鐘表夢。1981年,他的兒子謝實明接過修表手藝,成為改革開放后第一批個體工商戶,店里至今還陳列著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成都市東城區(qū)頒發(fā)的“優(yōu)秀青年個體戶”獎牌。
“開店以來,我們幾乎年年都被評為先進,還有很多獎牌放在家里。”劉澤芳是店里的第三代鐘表維修師。1984年,20歲的她經人介紹與謝實明結婚,也因此與鐘表結緣。在工作臺的玻璃板下,壓著他們倆1997年考取的“成都市鐘表維修人員培訓合格證”!艾F在成都有這個證件的老師傅可能不多了。當時要考理論也要考實踐,考過后每年還要審核,就像醫(yī)師的職業(yè)資格證一樣!
劉澤芳正在工作中!£愳o 攝
2001年,成都舊城改造,鐘表店便從成都紅星路搬到了三圣街。雖然位置變了,但店里至今還保存了許多曾經的痕跡。店名的“準時”二字源于第一代鐘表師,寓意“修鐘表走時準、取件準時”;上世紀七十年代留下的一臺“三五”牌座鐘成了店里櫥窗頂部的裝飾品之一;工作臺上的鋁制飯盒里乘放著扳手、鑷子、剪刀、毛刷、放大鏡、不同尺寸的螺絲刀!斑@些工具大部分都是老師傅傳下來的,有的已經買不到了!
這家鐘表店的“鎮(zhèn)店之寶”是四臺2米高左右的落地鐘,這類產品在上個世紀曾經風行一時,如今已十分少見。第一代鐘表師謝蘭皋的核心手藝之一就是修座鐘,常常需要提著工具箱“上門服務”。劉澤芳也曾學習這門手藝,但她已經至少5年沒修過落地鐘了!懊恳淮鷰煾到佑|的鐘表產品都不同,這也是鐘表流行趨勢的變化,F在用落地鐘的人少了,主要是幫老客戶做維護保養(yǎng),每次到客戶家中將機芯取回店里處理后再送回去安裝!
“剛開始接觸這個手藝時,我還年輕坐不住,心里想著寧愿到處跑去賣報紙。后來慢慢就習慣了,坐下來心就靜了。這么多年,這個手藝也把人的性格磨得隨和、不浮躁了!被貞30多年前學藝的場景,劉澤芳不由得提高了聲調,露出自豪的神情。她的“修表之路”從學會維修需要上發(fā)條的鬧鐘開始,后來慢慢接觸上海表,并逐漸對各種產品熟悉起來。從業(yè)37年來,經過劉澤芳手維修的鐘表已超過萬件。
如今這家鐘表老店的顧客雖不及全盛時期,但仍有許多老顧客前來保養(yǎng)維修鐘表。在劉澤芳眼中,手藝人最需要做的是踏踏實實做好手中的活計,只要用真心對待顧客,新顧客也會變成老顧客。
劉澤芳用了近20年的標準鐘!£愳o 攝
“我早已經過了退休的年齡。這個店我也不知道會開到什么時候,就開到我想退休的那一天吧。雖然現在是電子化的時代,但機械表在國外已經有幾百年歷史,這個手藝肯定不會被淘汰!笨粗衽_上用了近20年的標準鐘,劉澤芳篤定地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