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四川新聞9月21日電 (吳平華 張忠秋 竭召林)在珙縣的中秋節(jié),能和月餅一較高下的小吃,恐怕只有糍粑這一味。中秋佳節(jié),小巷里“咚咚咚”的手打糍粑聲也藏不住了。
近日,在打糍粑現(xiàn)場,熱心市民稱,打糍粑前的準備工作,是一個十分繁復(fù)的工序。糯米用清水浸泡兩天,期間不停換水、揉搓,然后洗凈瀝干,才能裝入飯甑。旺火蒸二十分鐘后,糯米清香四溢,看起來晶瑩剔透。
石舀、木棍準備就緒,接下來就是手打糍粑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打糍粑的“師傅”介紹到,打中間是打不爛的要,要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打的邊邊。
盡管有師傅的指導(dǎo),但若非十幾年的手藝,打糍粑也絕非易事。當上手體驗時,不得技巧,被“黏人”的糍粑纏得無從下手。
持續(xù)大約半小時后,糯米變得綿軟瓷實,糍粑也就雛形初現(xiàn)了。將糍粑放到案板上,師傅將其揉搓成大大小小的團狀用以儲備售賣,記者則裹上黃豆粉和白砂糖,趁熱替大家嘗了鮮,軟糯香甜,口感細膩,讓人連聲稱贊。
作為四川地區(qū)特有的中秋習俗,打糍粑象征豐收、喜慶和團圓,吃糍粑則寄意著幸福、甜蜜的美好愿望。與大街小巷機器生產(chǎn)的月餅不同,糍粑不執(zhí)著于口味多少、甜咸之分,它講究的是手工慢舂,是眾人合力,是在舂棍的一起一落中,全家人對于秋天這一抹甜的無限期盼。(完)